目前,国内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这次疫情给国民的生活和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社区这一本来陌生又庞大的群体。在后疫情时代下,社区防控与基层治理如何完善,一切都需要研究小队慢慢探索。来自法学院2019级的“探访最基层,致敬逆行者”研究小队通过参与社区抗疫志愿服务、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社区管理者、居民、志愿者等多种形式的调研,对疫情下社区治理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
春江佳苑社区防疫工作,蒋璐平/摄
研究地概况
春江佳苑小区于2004年投入使用,该小区是配合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的建设需求而建成的农民征地动迁小区,该拆迁小区具有本地老年农村居民人数占比高、出租户多、转租率高、外来租房信息难掌握等特殊性与共性治理难题,疫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
此外春节假期期间,人员跨省流动频次增加,要在短时间内摸清社区情况,有一定难度。社区除承担人员排查任务外,还需负责社区安全、居家隔离人员管控、商贸店铺疫情管控、卫生消杀等工作,应急治理面临前所未有挑战和考验。
春江佳苑社区防疫工作,蒋璐平/摄
春江佳苑社区防疫宣传,蒋璐平/摄
线上问卷调查
2020年7月,调研小组实地考察了江苏昆山春江佳苑小区,并通过采访和问卷调查,收到了调查问卷200份。
小组成员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发现绝大部分人都十分重视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在被问及自己所在的社区在抗击疫情时做了哪些工作时,“管控进出小区人员及车辆”、“排查登记疫区人员信息”、“向宣传居民宣传抗疫知识”、“对疫区人员实行居家医学或健康观察”都有65%以上的被选率,说明社区执行这些基本的抗疫工作比较到位,大部分社区的抗议措施比较全面可实行,“为居家隔离人员上门送生活物品或代购物资”这一选项的被选率略低于50%,也表明社区应该加强对隔离户人常生活的保障,关心隔离户的生活需。
问卷分析,自制
而关于自己所在社区在抗击疫情时所存在的问题,“社区防疫人手不足、专业性不强”、“居民对防疫措施不了解,认识不足”、“联防联控机制不完善”、“志愿者、社会力量参与度不够,措施不够完善”这四个问题被提及最多,普遍反映了社区防疫人员以及居民对抗疫措施不够了解的共性、参与防疫的人员不够以及防控机制不完善,值得研究小队与社会的思考并去完善,也给改善基层治理、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提供了方向。
问卷分析,自制
线下实地采访
为了更加全面了解社区防疫工作的难度与重点,探索社区防疫工作不为人知的一面。调研小组来到了昆山百灵社区管理委员会,与社区网格员缪华开展了一场访谈对话。
首先谈到的就是棘手的老人意识淡薄问题。对此社区采用分类分级管理,为老人们提供精准服务,在公告栏提供简洁清晰的疫情消息,营造社区良好的防疫氛围。而针对应急防控体系较为薄弱,人口信息把控难等现状。社区工作者们采用了信息化助力,开展联防联控,发动社会力量,充实共治防线等措施来改进。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社区居委会各部门之间密切合作,贯通了横纵向治理体系。
社区工作者访谈,蒋璐平/摄
随后,社区网格员缪华为为调研小分队介绍到以下社区治理工作中的亮点:
信息化助力,开展联防联控。社区综合运用综治、警务网格和“苏城码”、“苏康码”申报数据,结合日常管理和上门排摸情况,建立了联防联控机制。率先在昆山市创新推出“挂图作战”,设置“疫情防控作战图”,将所有住户信息用“五色图”分级预警,动态跟踪落实。
信息化助力,蒋璐平/摄
多元力量参与,严守严控。社区组建由社区工作人员、网格长、志愿者、党员群众等力量集结先锋队,24小时全天候值班,对所有出入小区人员实行“一拦、二测、三登记”的“三步走”和“出入证”限行管理,日均测温人数达6000人次、日均检查车量500余辆。
社区人员流动管理,蒋璐平/摄
营造积极社区氛围,提供心理服务。通过实地和媒体宣传,以“老党员带头丧事简办”、“大学生志愿服务”、“拒不配合检查撞断道闸杆拘留7日”等社区典型案例,强化巩固依法治理成果,弘扬社会美德和特殊时期防疫工作的先进典型事迹,引导群众支持和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管理。
回顾总结
从最初的线上问卷调查,到线下实地考察与访谈,在与社区工作者、社区居民切身交谈后,疫情防控调研小分队更直观的理解了社区治理中值得借鉴的地方与仍需改进的问题。也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明确了方向。
通讯员:顾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