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农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开展就地分类、源头减量试点。”徐州市丰县张五楼开发区作为农村绿色转型的典范,近几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实现了向美丽乡村的华丽转变。
7月24日至7月31日,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精准扶贫·乡村建设”实践团奔赴徐州市丰县张五楼开发区开展了实地走访调研,探索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张五楼开发区农贸市场改革
调研团首先来到张五楼开发区农贸市场,考察当地农贸市场发展的具体情况。团队采访了农贸市场的经营人员,了解到张五楼农贸市场已形成20年之久,之前由于环境、配套设施条件较差,并且缺乏正规管理,导致农贸市场随意占位、经营混乱。自2017年,政府为改善农贸市场经营现状,投资320万元左右建立新城农贸市场。团队成员发现,新建成的农贸市场果蔬、肉禽、海产等区域划分合理,管理也越加规范。经营豆制品的摊主杨大姐说:“原本这里每天都交通拥堵,各种摊位都随意摆放,气味特别难闻。现在的农贸市场干净整洁,还有卫生监管部门监督检查,给我们都带来了方便。”不仅如此,在农贸市场附近,政府还建设了专门的垃圾处理站,用来集中中转农贸市场残余废料。团队成员采访了正在工作的清洁员李奶奶,李奶奶表示,入职三年以来,她眼看着农贸市场的卫生环境一年一年越来越好了,管理也越来越规范。她指着身旁的市场安保人员说,农贸市场的安保、交通监管工作也很到位。
张五楼开发区农贸市场 齐月 摄
团队成员采访农贸市场清洁工、保安 齐月 摄
张五楼开发区农贸市场垃圾中转站 齐月 摄
海子崖社区建设现状
接着,团队前往张五楼海子崖社区,了解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状况。据悉,海子崖社区非常重视当地的生态环境治理,不仅投资280余万元的污水处理厂,投资1000余万元的秸秆燃气站也已投入运行,社区内专职保洁员6名,厂站工作人员24名。“社区居民腰包鼓起来了,精神生活也要富裕起来。”谈到近十年的变化,海子崖社区党总支书记李连明脸上露出了笑容。一路走来,海子崖社区不仅每家每户翻新重建了“小洋房”,而且家家门前的环保垃圾桶摆放整齐,每个村里都通了水泥路,村民们的健康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也逐渐提高了。
海子崖社区现状 齐月 摄
尽管城镇生态环境治理仍旧存在许多问题,如基础设施仍在不断完善当中,污水处理仍需改进,厕所革命方兴未艾,但是张五楼的治理已卓见成效。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居民满意度日益提高,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更高的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张五楼政府下一步将继续把富民产业发展壮大,同时把海子崖打造成生态宜居社区,让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团队成员合影 孙心雨 摄
经过十余日的实地调研,“精准扶贫•乡村建设”实践团队既兴奋于政府对于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之大,也明白将生态旅游与养殖结合起来,将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经济振兴结合起来正是张五楼开发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团队成员期待所有农村都能走出自己的生态环境治理之路。
文编/刘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