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还使得本就步履维艰的非遗产业就此走进了寒冬。抱着对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喜爱,对于非遗传承人的敬仰以及对于国家恢复经济政策的响应,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疫情下的红色中国”团队,计划借助实地参观与网络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向身边各地同学展示自己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以下为此次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
一、线下实践活动:
2020年7月25日,我校金融学院“疫情下的红色中国”团队的队员,于上午9点30分,抵达扬州建业庆松集团,进行线下,对于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扬州漆器一项的实地参观以及考察工作。
01 队员们由工作人员带领进入公司内部参观 丁沈琪 提供
实践活动伊始,是由工作人员带领,进入到公司内部,去参观相关展品。同时,他阐述了有关漆器类别,不同漆器价格等有关方面的内容。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可以了解到一些有关扬州漆器的基本常识,足以对这项工艺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过程中,向工作人员询问了疫情对于他们公司漆器销售的影响,相关的采访记录如下:
问:请问一下,当前的疫情对于你们漆器产业的影响大吗?
答: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很大。
问:那影响不是很大,体现在哪里呢?
答:我们有特定的客户吧,比如大型的漆器,都是由那些大型酒店或者政府购买,所以对于销售这一块,影响不是太大的。
02 队员们认真听工作人员讲解漆器展品 丁沈琪 提供
之后,跟随工作人员,进入到他们公司内部的漆器博物馆,顺着博物馆里的路,依次走过四个大型展厅。在观看展品的同时,工作人员向我们一一介绍了不同漆器的特点,材质以及背后的逸事。可以大致了解到,扬州漆器大致可分为纯雕,雕漆嵌玉,楠木雕,点螺,牛骨雕等,采用的工艺各不相同,选择的材料也有很大的差异。例如:点螺工艺使用的是夜光螺或者河蚌的壳,一点点地打磨雕刻;而楠木雕则选用金丝楠木作为材料,在硕大的木板上进行整体构思雕刻。
03 队员们认真观看漆器雕刻过程 丁沈琪 提供
后来,前往生产工作室,去探索漆器具体的生产过程。同一个楼层中有四个工作室,依次走过在玉石加工室,漆板雕刻室,点螺工艺室以及漆器画艺室,在那里,能够看到很多非遗传承人。与他们短暂交谈之后,可以了解到,他们对于每一个作品,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单单一个作品,可能就需要一年的时间,甚至更久。
04 队员们参观漆板的制备 丁沈琪 提供
刚进入漆厂,就会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经过了一段时间,才能慢慢适应了这股味道,进入到漆厂内部。根据工作人员的讲解,可以了解到,通常一块漆板的制备,一天刷一层,15-20层才有1mm的厚度,通常需要耗费小一年的时间,再联想到漆厂里的气味,实则让人惊叹。
05 队员们进入木材厂参观 丁沈琪 提供
线下实践活动最后,进入到木材厂参观,从木材截选区到木材加工区,可以了解到了一些有关木材选择,木材截取,木材切割等方面的内容。参观完木材厂之后,便结束了线下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
二、线上实践活动:
在整理完相关材料之后,金融学院“疫情下红色中国”团队旋即准备起线上活动的开展,以在qq空间内发说说,转发说说等形式,以本次线下漆器参观为主要内容,辅以当地一些其他的非遗产品,进行了线上的相关宣传,旨在通过线上平台的传播,推动当地非遗产业的发展,从而助力当地经济的恢复。
06 线上宣传工作 丁沈琪 提供
三、心得感悟: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们能够更加感受到当地非遗产品的魅力,同时加深对于自己家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此外,通过线上的宣传,让更多的同学能够了解到自己的家乡的独特文化,甚至于,能够去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去推动疫情下家乡经济的恢复,无不让自己内心充满成就感。
通讯员 丁沈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