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当今最提倡的教育方式,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许多的学校却难以展开课外阅读的素质教育,或是“挂羊头卖狗肉”,阅读课直接上语文课,或是强行布置阅读作业,把兴趣变成任务。
这样的现状究竟是学校老师家长一手缔造,还是压力愈来愈大的社会环境和更具吸引力电子产品无形引导呢?
2019年8月8日至2019年8月15日,我校新闻学院“江苏省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研小组”在江苏省如皋市如城镇、石庄镇、下原镇通过实地调研与采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老师与学校进行调研。
如皋市石庄镇高井小学阅览室室外观景 蔡飞龙摄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学校阅读基础设施配备情况是不错的,会分为学生阅览室和教师阅览室。教师阅览室的占地面积虽小,但也能体现出老师和学生一起培养阅读习惯的一种表率作用,营造出整个学校的读书氛围。学生对于阅览室里书目的借阅一般是老师定期统计学生要看的书籍或是学生跟老师申请想看的书,因为老师有借阅卡和号码,老师去把书统一借回来,这样借书和还书就比较系统化,方便管理。
如皋市实验小学学生阅览室图片 印佳棋摄
每学期老师都会发一份必读书目的名单,学校读书室也会大部分配备到所要求读的书籍,有一些初中和小学联合创办的学校,其藏书范围更为广泛,学生的阅读选择也更加的广泛,时间限制也是比较自由,电子化的借阅设备便于学校的管理。
如皋市高新区实验小学阅览室 印佳棋摄
学校的基础设施配备齐全之后,如何去保障学生的阅读质量成为一个问题,在学校会有专门的阅读时间,一般设置在中午吃完午饭后,有半个小时到四十五分钟的阅读时间。但在回家之后的阅读质量,仅仅靠布置读书笔记或是考试的方式督促学生阅读。对于素质教育要求下,考卷上的课外阅读题,学校会发放课外书的讲义,直接背诵即可。
石庄小学学生读书笔记样本 张豪摄
当提及孩子平时阅读上家长是否有督促时,周女士直言到:“孩子每天作业做到八九点,还要洗头洗澡背背英语,真不忍心让他们再看书。”周女士家中一对双胞胎女儿,大女儿报了模特的兴趣班,小女儿则在学习古筝,与此同时还要英语的课外兴趣班和书本内容的补习班。“加上每天必要的运动时间,哪有时间让他们好好看书呢。”周女士表示现在的环境就是如此,孩子们都在各种兴趣班之间疲于奔命,自家孩子不学个特长,在同学面前也抬不起头。也有家长表示对孩子的阅读表示支持和理解,也愿意购买孩子喜爱的图书,但是在引导孩子阅读方面还是两眼一抹黑,自己也不懂,更别说对孩子加以引导了。想督促孩子多看书又督促过头产生反效果,让孩子讨厌阅读。
团队成员在学生家中采访学生和家长 印佳棋摄
对于孩子而言,图书,特别是文字多的书籍早就不是一种兴趣,而是折磨。“平时喜欢在手机上玩游戏看漫画,看小说也是言情小说和玄幻小说。”六年级的张同学告诉我们,身边同学们的娱乐大多来自于电子产品,网络小说在同学之间也十分盛行。“不喜欢看那些字很多的书,看的让人头疼。”三年级的李同学也提出了这样的看法。根据调查,有三分之二的同学喜欢漫画书或是字数少插图多的儿童文学,而在小队成员小时候十分流行的曹文轩、黄蓓佳等作者的作品却被打上了“无趣”的标签。
团队成员采访石庄小学学生 张海卉摄
在采访中,也有同学直言自己喜欢看书,但被问及最近在看的一本书讲了什么,却又支支吾吾说不清楚。由此可见,当孩子的兴趣减少,阅读时间和阅读资源被抢占和压缩后,反复阅读和理解课外书目已经是天方夜谭,难以实现了。
团队成员在学生家长采访 王文豪摄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电子产品是最为直接的娱乐方式。而学校对于课外阅读的硬性要求以及繁重的课后作业将课外阅读变成了一项硬性措施,枯燥乏味且无趣。老师家长和学校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当下问题的产生,然而罪魁祸首却是科技时代下电子产品带来的快速娱乐方式,学生可以刷上两个小时抖音却也不愿意看上一本书。而日渐繁重的课后作业和愈演愈烈的“特长班”社会环境更是大大占据了学生为数不多休息时间,是阅读难上加难。
如皋市下原镇花园小学学生教室有关阅读的板报 钱欣悦摄
综合整个实践过程,团队认识到:当下的社会环境早已对孩子产生的巨大影响,像笔者小学时那样可以拥有一整个闲暇周末的情况越来越少,更多的孩子是连带着家长奔波于各个补习机构之间。而科技的快速发展挑战了纸质书和深层次阅读的地位,那么如何在当下将深度阅读和电子阅读相结合,在免除浅层阅读的同时吸引学生兴趣。这是一个需要家长老师双方更加关注和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