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院: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金寨扶贫暑调”实践团队赴金寨县白塔畈镇开展扶贫调研活动-985棋牌娱乐

 会计学院: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金寨扶贫暑调”实践团队赴金寨县白塔畈镇开展扶贫调研活动-985棋牌娱乐
当前位置: 985棋牌娱乐 >> 创新实践 >> 社会实践 >> 正文

会计学院: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金寨扶贫暑调”实践团队赴金寨县白塔畈镇开展扶贫调研活动

发布者:会计学院 [发表时间]:2019-08-30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金寨县,位于安徽省最西部,大别山腹地,是我国著名的将军县、贫困县。身为国家级首批重点贫困县,2016年,地区总产值仅为97亿元。2011年贫困人口19.3万,贫困发生率33.3%,被确定为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到2016年底,全县贫困人口降至6.6万,贫困发生率11.2%,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然是全国、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近日,南京财经大学“金寨扶贫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访了金寨县白塔畈镇,并开展了扶贫调研活动,探访了该镇精准扶贫的方式,以及了解了近些年来扶贫的成果。

白塔畈镇地处金寨县东北部,与霍邱﹑裕安区相毗邻,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政务新区12公里,是中国现代革命文学开路先锋蒋光慈的故里。白塔畈镇现有13个行政村、1个街道,286个村(居)民组。截至2017年,白塔畈镇行政区域面积11400公顷,常住人口37475人。2011年工农业总产值4.89亿元,财政收入628万元,全镇人均纯收入5049元,白塔畈镇以粮(水稻)、油茶、板栗为主,种、养相结合的岗区小集镇;素有“金寨粮仓”之美誉。

团队成员与当地扶贫办主任合影 郭玉洁 1

致贫原因多种,整体贫困情况有所好转

7月22日-25日,“金寨扶贫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金寨县白塔畈镇,实地走访,并与镇扶贫工作团队展开了交流与探讨。其中了解到致贫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几方面:第一个是因病致贫,是其中最为主要的一个原因,占到60%到70%;第二个是因残或缺少劳动力导致的贫困;第三个是因学致贫。致贫原因多种多样,使得扶贫工作团队采用多种方法挨家挨户进行精准扶贫工作。

同时该团队了解到近年来白塔畈镇的扶贫工作的一些基本情况:最初该镇贫困人口共有1465户,4139人。截止18年年底,贫困率已经降到2%以下,总共脱贫1145户,3670人,未脱贫320户,469人。可见该镇精准扶贫工作效果显著,大大降低了该镇的贫困率。同时扶贫工作人员告诉暑调队,他们的工作目标是19年预备脱贫228户,335人,预计贫困率下降到百分之零点三几。该镇扶贫效果显著的背后离不开其12个工作队,共18人的辛苦与努力。驻村工作队是各村里面最主要的扶贫工作力量,负责统筹协调全村所有的扶贫工作,包括贫困人口的进入退出,包括帮助贫困户去申报落实各项扶贫政策,以及宣传扶贫的要求,开展扶贫卫生,思想脱贫等各方面工作。同时每个月帮助帮扶干部梳理工作重点,每个月在村里进行调度推进。这么多年来,扶贫工作队的每个人都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在贫困户的脱贫工作上,他们实地走访每个贫困家庭,调查该家庭的致贫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扶贫建议,同时镇上给与足够的工作支持,终于把98%的人拉到了贫困线以上的水平。可以说,该镇扶贫工作的顺利展开离不开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努力。

团队成员聆听当地扶贫办主任发言 郭玉洁

扶贫工作多方面展开,最注重产业脱贫

该镇扶贫工作主要针对产业,致力于走产业发展道路。第一点是实施特色产业奖补,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去鼓励贫困户去发展特色产业,即贫困户只要种植一些东西,年底的产值达到3000元政府会给予1000元的奖补,每多1000再增加500,最高3000元封顶,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鼓励贫困户去发展特色产业。今年的产业奖补,产业预计收入是一千多万,奖补260多万(因还未到九月底,以上为预计数据,还在申报阶段);第二点是为贫困户养的猪,种植的茶叶,有机蔬菜等免费提供产业保险,减低贫困户发展产业的风险;第三点是帮扶干部以及线上的店长对贫困户的农产品的销售给予帮助,每一个帮扶干部都跟贫困户签订了帮销协议,每年必须帮助贫困户销售2000元的农产品。主要为了增多贫困户的销售渠道。其他产业包括贫困户集体投资,由政府统一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发展,对贫困户连续几年内进行一定的产业分红等,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促进了白塔畈镇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除此之外,最有效的脱贫方式是(一):就业,该镇通过一些特定方式带动就业,同时为贫苦户免费提供就业培训,对成功就业的人员也有一定的奖补。(二):搬迁,该镇致力于村民搬迁工作,目的是全面消除危房,解决住房问题。直到18年年底,大多危房居民都已经迁到了中心村。由政府各项政策累加后,贫困户几乎不需花一分钱就可以搬迁到中心村的新房中。这些工作的展开,有效地促使了镇上扶贫工作的开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白塔畈镇扶贫办主任发言 郭玉洁

扶贫路上有阻碍,但他们始终在前行

扶贫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扶贫队也遇到了很多的阻碍:第一:刚开始扶贫政策的覆盖面不够广,很多人对政策的开展并不知情。这让他们对一些实则是为他们好的扶贫工作不够配合,如搬迁。很多人在自己的家乡里住了一辈子,并不愿意在年老时离开自己的村子,这点在中老年人身上体现地格外明显。第二:部分贫困户提出的要求不切实际,不仅使得扶贫工作难以展开,同时导致了扶贫工作的满意度最终不太高。

这些问题的出现并没有降低扶贫工作者的信心,也没有阻碍扶贫工作的开展。每次一个贫困户成功脱贫,白塔畈镇都会开展扶贫退出公式活动:识别收入高于贫困线的人口,由各户自己申请,扶贫小组开会并得出结果,再进行信息比对得出名单,比对后的名单再由村里面的代表开一个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评选,如果通过的话,通过后的名单放在村里面的公告中进行一个公示,七天过后将公示后的名单交到镇,由镇上领导进行研究,研究过后的名单反馈给村里,村里再进行第二次公示,七天后无异议再报给县里面,县里面进行审批之后再进行一个网上公示,至此,公式活动全部结束,该户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贫困户退出基本上都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一过线”的目标。

扶贫工作队的队员告诉实践团队,他们的扶贫工作道阻且长,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纵使完成了扶贫工作的98%,也要继续前行、不懈努力,希望可以早日摘下该镇“贫困镇”的帽子,每个镇民都能“少有所依、中有所为、老有所养”,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

通过这次扶贫调研实践活动,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觉得每个人都要有所作为:要想为社会多做点贡献、去帮助那些在困难中挣扎的人们,我认为首先要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认真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努力改善知识结构,增强专业素质,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其次要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在任何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困难,面临各种难以预料的考验,因此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原则性,又要灵活多变,同时又能够破除旧观念,用知识去帮助那些贫困落后的人多学技能,多跟他们交流,让他们走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团队成员来到当地一茶叶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 滕远 1

 

文字:滕远

摄影:郭玉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