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职教育(即通过对家长的专门化教育或培训,来影响或改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效果)是创新驱动教育所形成的新产业之一,如雨后春笋般逐渐进入中国教育领域。在展开调研前小队初步提出了两方面问题,需求方面:市场空间多大?家长能接受的收费标准是多少?需求与哪些因素相关?供给方面:目前市场供给状况如何?限制资本进入家长培训市场的现实因素有哪些?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校法学院“家长培训市场调研小组”于7月25日至8月15日分别在南京、徐州、南通、宿迁等地,通过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等形式对相关人员和机构进行调研。
团队成员在宿迁市亲水小区以问卷形式采访家长 施怡佶摄
教育是终身的事情。为全面掌握不同家长对于亲职教育的认可度,团队成员针对不同地域的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家长分别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在经济水平处在江苏省中上游的南京、南通等地,家长对于亲职教育有着一定的了解;而在经济教育水平中下游的徐州、宿迁等地,大部分家长对于亲职教育还存在一定的认知盲区。综合不同地区来看,年龄在20-30岁和30-40岁之间的年轻家长们更倾向于参加家庭教育培训,比例基本持平,接近35%,越为年轻的家长越表现出对于亲职教育的热情。另外,家长能接受的收费标准以1000以下最多,占比达到44.79%,2000以下达到28.22%,可见家长对这方面预算还是比较少的。出乎小队成员预料的是学历在接受教育培训方面的意愿没有明显差别,可见家长对于教育的重视。
在谈及对于亲职教育的认可度时,大部分家长都对此持有积极的态度,65.64%的家长都认为很有必要。然而当提及具体培训措施时,很多家长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面对线下采访,一位刚刚出差回家的孙先生说:“因为工作的缘故,我一周可能只有一天才能陪陪孩子,但我知道自己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因而自己也十分的苦恼。如果能通过线上等便捷式的培训来帮助我协调工作,改善教育理念,我一定是很支持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与我们线上调研成果是相互印证的。在对家长倾向的授课类型调查中,“线上网课”占比高达57.06%。
团队成员在宿迁市亲水小区以问卷形式采访家长 吴金昌摄
另一位李女士则表示,自己是一位家庭主妇,希望亲职教育能够通过实地教学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便自己以后教育孩子。由此得知,开展亲职教育的对象需求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单一的家长培训方式不可能满足所有的消费需求。经过全体成员的讨论,团队认为,个性化与差别化的培训方式可以很好地迎合不同职业、不同需求的家长并达到产业链的延长效果。
团队成员在某教育机构大厅等待负责人 施怡佶摄
通过分析与总结调研结果,团队在亲职教育的认知度方面提出了“根据不同经济教育水平,定位不同地域,选择扩展或开拓市场”的建议,在认可度与教育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细化不同家长不同需求,实施差别与个性化培训”的建议。随后团队成员实地走访了北辰家长培训教育机构,通过与其负责人的面对面交流,提出了团队想法与建议,得到了负责人认可并了解到了目前更为详细的状况。
团队成员采访亲职教育机构负责人 吴金昌摄
北辰家长培训教育机构负责人表示,作为宿迁市为数不多的家长培训教育机构之一,目前的确存在着在供给不平衡、资金不足的问题,当问及机构的解决方式时,负责人坦言只能靠丰富课程内容进而提高收费标准解决,目前规模不大,总体上是盈利的。同时,在回答我们调研开始前对供给方面提出的“限制资本进入家长培训市场的现实因素有哪些?”,负责人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认为这个市场潜力巨大,只是目前业内还没有一家非常成共功的标杆性企业,整个产业得不到投资者信任,其次,家长培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不宜做短期的,长期的话收益回报比较慢,不被人看好。但其实如果大量资本进入的话,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方面会得到大幅度提升,这个产业会走得更远。”
综合整个实践调研过程,团队认识到:亲职教育作为一种尚处在萌芽状态的新型教育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与发展空间,但是其同样也面临着很大的阻力。其中潜在消费者的认知度,相关市场的拓展度与容纳度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亲职教育的发展走向。然而,我们坚信,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有利于人才培养、人才发展的事业都将得到充分的发展。
文/吴金昌
施怡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