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多,涉及面广,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的号召,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为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我校经济学院“同蓝天,守温暖”团队分为两组,第一组成员于8月2日至10日前往江苏常州、镇江等地进行走访调研,第二组成员于9月初前往盐城等地并对当地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与学习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首选调研地点是江苏省盐城市,就留守儿童总量上来说,盐城的留守儿童是全省最多的。在当地社会爱心人士的带领下,队员们去到了亭湖区便仓镇、亭湖区新兴镇、盐都区秦南镇等地,对当地的留守儿童进行调研。这些镇都为盐城周边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小城镇,留守儿童数量较多。调研团的成员们与镇中留守儿童和其爷爷奶奶进行了沟通,询问了孩子们的一些基本情况。孩子们反映现在自己的生活起居主要是由爷爷奶奶照顾,平常也会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问题后习惯与同学讨论解决,较少会向老师与家长求助,而家中的爷爷奶奶因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所以在学习上所能给予的帮助较少。
团队成员在盐都区秦南镇留守儿童家中进行访问 杨云江/摄
为进一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调研团的成员们采访了便仓镇村委会的相关人员,并与其一起走访了家庭较为困难的一些留守儿童。从与村委会相关人员的交谈中可知:镇中多数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平常主要是由爷爷奶奶照料,平常也会有很多社会爱心人士来看望他们,为他们提供生活所需品,这些社会爱心人士还会不定时为留守儿童们组织户外活动,比如几天后他们即将带孩子们去到市里的水上乐园进行体验。虽说孩子们的生活情况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有所改善,但孩子们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却不能被及时解决,家中的老人不能为孩子辅导作业,大多数孩子也因为害羞而不愿去询问老师,遇到问题时也只有与同学进行沟通。镇上的领导也经常到这些留守儿童的家里进行访问,并与镇中的学校老师交流沟通,让老师更加关注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及心理健康等问题。
队员在亭湖区便仓镇界沟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与村委会成员进行合影 杨云江/摄
图为团队成员在便仓镇村委的带领下前往留守儿童家中进行探望 杨云江/摄
调研团的另一部分成员们在江苏省镇江市、常州市天宁区和溧阳市周城镇进行调研,镇江与常州的留守儿童相对较少,分布较广。团队成员们采访了镇江市白兔镇的高诺言同学,成员们了解到高诺言同学是村上唯一的一位留守儿童,在村中没有她的同学,所以她经常一个人在家玩。高诺言同学平常在家喜欢看书,五年级的她是个小学霸,成绩总是年级前三名,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会积极主动的询问老师,寻求老师的帮助,放假在家的时候还会帮助爷爷奶奶干农活。
团队成员在高诺言的家里进行调研 朱莹/摄
为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成员们前往常州溧阳市周城小学进行走访。成员们采访了该学校的老师并了解到,虽然学校的留守儿童较少,但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怀与帮助却也一点也没有少。对于在校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很少主动去找老师进行交流,甚至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厌学心理。对此,学校老师会在需要的时候对留守儿童有一些特殊的关照,例如对自己班里的留守儿童进行不定期的家访,了解孩子们在家的学习情况。同时,学校的心理咨询处也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帮助留守儿童摆脱心理困境。
团队成员与留守儿童在溧阳市周城小学合影 朱莹/摄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是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关键所在。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特殊群体,必须得到特殊关爱。现在的农村留守儿童,将来大部分都是新型农民的后备军和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如果今天得不到应有的关爱、教育,不能健康地成长,将来就不可能成为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就无法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所以,关爱、教育农村留守儿童,也是培育新型农民,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前期工作和基础性工作。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现阶段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毋庸置疑需要社会学校以及政府共同承担起责任。一方面,要明确、强化留守儿童家庭监护主体的责任;另一方面,整合社会各界资源,为留守儿童创建优良的社会环境,解决留守儿童成长道路上的烦恼,使留守儿童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