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漓漓圆上草”支教团队抵达了绣球之乡——广西,与留守儿童们相约漓乡,再赴灵川之约。本次支教以“足球归漓乡·绣球至南财”为课程主题,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灵川县三街镇中心校开展。
走近留守儿童,开设特色课程拓宽视野
通过对孩子就学情况的系统调研与去年支教经验的精准分析,团队针对当地义务教育课程缺乏新意、父母外出务工频繁、留守儿童居多等问题,为支教的孩子们开设“定制化”课程。不仅将支教活动的重心放在课程教学和兴趣培养等方面,更注重与孩子们的课后交流,通过举办小游戏等形式贴近孩子生活,走进孩子内心。
(支教团队举办趣味运动会 资薇 摄)
为解决当地义务教育课程较为古板的问题,志愿者们在教授传统语数英三门主科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量身定做”的多元化趣味特色课程,如“回看世界历史”、“我是小画家”、“绿衣军魂”、“上通天文下晓地理”等多方面的新式课程,帮助孩子们开拓视野,提高素质拓展能力,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其中包含的板块——“非遗进校园”,根据当地民俗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志愿者们系统地向孩子们提供了绣球、皮影、纸浆画等教学课程,充分展示了瑰丽的中华传统文化,赢得家长和孩子们的广泛好评。
(孩子们展示自己手工制作的皮影戏人物 资薇 摄)
为了促进孩子对当下热点话题的认识理解,与现代社会生活接轨。团队紧跟时代脚步,开设了环保手工课和金融小知识课。以当下热议的垃圾分类为切入点,普及环保知识,引导孩子们从小关注社会公共事业,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变废为宝”的手工课上,孩子们纷纷表达了成功改造废矿泉水瓶的喜悦:“看起来没什么用处的的小瓶子居然也可以变得这么好看啦!”而金融小知识课则从志愿者自身的专业知识出发,以趣味故事的课堂形式向学生们普及本金、利息、电子支付等简单的金融小知识,让孩子们从小对金钱具备一定的理解概念,培养孩子们走向现代化的思想意识。
微课堂助力“传球”爱心行,圆孩子们的“足球梦”
作为足球特色学校三街镇中心校的学生,足球不仅是一门体育课程,更是一份发自内心的热爱。支教团队秉持着“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的理念,在2018年“传球计划”的基础上,将先进的足球教学方式和足球发展理念带去灵川。
(志愿者进行足球教学 黄彬 摄)
支教团队特邀请了国家健将级女子足球运动员、亚足联c级教练、全运会冠军管菁菁作为本次支教活动的指导老师。管老师通过微视频线上教学,以耳目一新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三街镇中心校的孩子们带来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的足球训练方式。志愿者们针对个人足球水平进行了点对点指导,使孩子们的足球水平从战术层面到实战层面得到相应的提升。
感悟支教内涵,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护航
据悉,这是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漓漓圆上草”支教团队在灵川县开展志愿教学关爱活动的第二年。共青团灵川县委、三街镇团委、三街镇中心校及灵川学联的大力支持让团队更坚定了定期为留守儿童送去温暖的决心。谈及对支教志愿活动的感悟,支教小队成员戴泽宇说道:“志愿活动是一场双方的成长之旅,我们既从与孩子交流中获得了人际交往能力的成长,也从中深刻地感悟到乡镇与城市文化思想各方面的不同,更令我们看到了乡村留守儿童对于他人关爱认可的迫切需求。作为支教志愿者的我们需要尽己所能,努力为三街镇孩子们的成长成才尽一份力,协助他们迈出走出乡镇、走向现代化的第一步。”
为期十天的支教活动,给三街镇的这群孩子们带去了先进的足球教学理念和多样化的知识,也给他们的暑假生活增添了一抹奇异的色彩,同时,对“漓漓圆上草”支教团队的志愿者们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渴望感召着志愿者们,也让彼此都期待来年的相会。
(孩子与支教队员们合影留念 黄彬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