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城淮安,感悟红色文化
淮安是一座红色文化气息浓郁的城市,作为苏皖革命边区政府的行政中心,当地留下了许多红色故事和红色建筑。为调查淮安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我校公共管理学院“开拓人”小队于8月6日开始到淮安红色革命基地进行关于红色文化的社会调研。
参观苏皖旧址,感受红军革命历程
首先是到达苏皖边区政府旧址,景点的建筑多保留着抗战时期的风格和布局。从景点大门进入,首先是一间阅览室,收藏有大量红色书籍,以及对淮安革命事迹进行宣传的读物。沿着道路继续往里走,走进第一间大厅,展示着印有多人头像的浮雕作品。继续往内走便是展示红色文化的展厅。展厅总共有两层,展览内容大致涵盖从边区政府建立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一应俱全。展览区不仅有各个阶段的文字说明,更有大量保存下来的实物作为参考。苏皖边区政府旧址保存的实物丰富多样,令参观者收获匪浅。
图为小队在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瞻仰革命先烈浮雕 徐子峰摄
探访周总理故居,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爱国情怀
从苏皖边区政府旧址出来后,小队又来到周恩来童年故居,这是周恩来1904年至1908年读书学习的地方。故居内部建筑物和设施保存完整,各个屋子里的物品一应俱全,大致按照应有的位置进行摆放,依稀可以从中看到当年的生活场景。出于保护,各个屋子在进门之后设有红木栅栏将游客隔开,既不影响游客进行观看,又可以很好的保护景点的物品和设施。周恩来故居景点深处有一处大厅,大厅墙上有大量记录着周恩来生活经历的资料,大厅内部还设有书架,根据墙上的绘画不难看出,这里应当是给小学生之类的群体做文化宣传和进行学习的场所。
图为周恩来故居内供人瞻仰的周总理浮雕 尹雷摄
瞻仰刘老庄烈士墓园,尽表英雄哀思
新四军刘老庄纪念陵园,纪念的是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的八十二位牺牲烈士。1943年春,日军对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四连为掩护主力部队和党政机关安全转移,全连陷入日伪军重围,4连多次突围未能成功,最终选择与敌苦战至弹尽粮绝,全连壮烈牺牲。从纪念园大门进入,依次能看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林,纪念馆以及碑记,纪念园最内部的便是烈士陵园,可以清楚的看到最内部高高矗立的纪念碑。小队在刘老庄纪念园进行调研时,偶遇到另一支同样进行调研的清华大学研究生队伍,小队成员与他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图为八十二烈士浮雕 徐子峰摄
此次调研,小队对红色文化有了更深更直观的了解,收获颇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着新的建设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任务,每个人都应该学习贯彻红色抗战精神,争取在祖国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摄影:徐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