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一直以其丰富多变的构造体系闻名于世,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然而,近年来,古建筑失火事件不断,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不可弥补的损失。频发的古建筑火灾事故不断警示人们:做好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确保古建筑安全,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因此,在消防事故高发的7月份,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古建筑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以南京市古建筑现状为例”团队一行人以南京市的部分古建筑为例,进行了实地调研,以更好的了解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建设情况。
团队一行人 伏鑫 摄
鸡鸣寺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美誉,是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7月11、12日,团队一行人来到了南京的鸡鸣寺。历史上鸡鸣寺发生过多次火灾,南朝梁大同三年,因为雷电起火,酿成寺内大火。1973年7月25日,因工人下班前未将电烙铁电源拔掉,酿成重大火灾,除大殿和施食台外,其余殿宇全部烧毁。1979年,政府为了保护名胜古迹,重建鸡鸣寺。
近些年来,鸡鸣寺的消防维护工作都很到位。但是通过调研发现,寺庙内一些防火防灾的设施都已经老化,陈旧。虽然随处可见防火栓和消防用品。但看的出来已经很多年未使用,这也让人怀疑更新维护是否到位。现在正值夏季,天气干燥,危险随时可能发生。最重要的是每个来鸡鸣寺的人都会有三根香,到达寺顶部需要用火点香,在那周围,并没有发现有特殊的防火措施。同时,通过访问了鸡鸣寺的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到鸡鸣寺大部分的建筑为木制,加上常年游客较多,游客上香等需求使得有明火存在,所以相关的消防工作较为难做,为了确保能够及时扑灭火苗,他们置放大量的灭火器、配置了大量的消防栓在寺庙各处。此外,鸡鸣寺临近玄武湖,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部门可以就近抽取玄武湖的湖水加压喷射,消除火情。但从调查来看,寺庙内大部门灭火器老救,消防栓放置的也十分不便于使用,有些消防栓和灭火器还被杂物堆积,影响使用,一些消防警示标语也十分老旧,几乎起不到警示作用。
鸡鸣寺破损的消防提示 李书敏 摄
鸡鸣寺上香香客点火处 陈栋 摄
鸡鸣寺的消防器材被占用 丁羽婷 摄
07月13、14日,团队一行人来到了夫子庙,夫子庙是南京著名旅游景点,不管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游人都非常多。通过调查发现:首先在夫子庙随处可见的是禁止吸烟的海报,但是还是可以看见有些不遵守规章制度的人在一旁抽烟;夫子庙有很多防火防灾的横幅;夫子庙的每一间店面都配备着灭火器,每个一段距离都设置了消防栓,而且摆放在最为显眼的地方!这对防火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通过与鸡鸣寺的对比,可以看出夫子庙的消防安全工作要比鸡鸣寺的略为完善。同时,夫子庙的部分房屋、建筑正在进行维修,在维修建筑的脚手架周围张贴了大量警示标语以提醒游客和工作人员注意用火安全。景区内也有一定量的保安等在不断巡逻检查,以求预防火灾危险以及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但仅仅是这些还不够,景区内安放的灭火器数量较少,在一些维修建筑周围灭火器较少,并且存在建筑工人吸烟的情况,存在一定火灾隐患。
夫子庙维修建筑处的警示横幅 丁羽婷 摄
通过实地调查不难发现,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例如消防设施陈旧、防火灾意识不够等。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也有很多,包括游客行为制约难、消防设施布置不妥当、古建筑耐火等级低等原因。所以,保护古建筑、制定相关合理有效的消防安全对策、加强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任是一项重大任务,且刻不容缓。同时真正做好古建筑防火,要多方面发力,需要相关人员及部门不断为之付出努力,同时公众在参观游览古建筑时,要特别注意明火的防火工作。不要在古建筑里吸烟,不要在古建筑附近野餐等,因为保护古建筑、保护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