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由于市场力量的缺失,当前乡村文化建设依然存在发展滞后、传承无力等问题。纵观国内为数不多的市场主体所做出的尝试,兼具人文性与商业性的乡村书局的出现,为乡村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为深入探索乡村文化振兴新路径,7月27日至8月3日,我校新闻学院“书乡”团队,以民营典型——先锋书店所建设的陈家铺平民书局为考察对象,先后走访了先锋书店南京总部以及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古村落。
陈家村当地概貌 尤悦月摄
民众普及度不高 市场潜力待挖掘
前期,团队成员在先锋书店的南京五台山总部以及周边人流密集的地带,如南京新街口、仙林中心等地区,以南京城市居民为发放对象,展开了为期三天的线下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44份。
就调查结果而言,城市居民对先锋乡村书局的关注度普遍不高。即使在作为先锋书店发源地的南京市,依旧有高达91%的居民从未听说过先锋乡村书局。可见,乡村书局在宣传力度上还有所不足。但同时,在采访中表示出对乡村书局的了解兴趣的居民也不在少数,其市场潜力还有待挖掘。
书局营业初成功 创意营收促发展
7月31日,团队抵达本次调研的主要实践地——陈家铺村。作为浙江省重点保护的古村落,它拥有独特的文化与地理条件,孕育了“陈家铺”的崖居聚落形态。但同时,陈家铺村也是松阳县四都乡最贫穷的一个村落,且村落位于群山之巅、位置偏僻,只有一条狭隘的盘山路可以通车,多有不便。
陈家铺平民书局内部概貌 易元雁摄
书局内放置的文创产品 易元雁摄
然而,书局自去年6月中旬对外开放,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首任店长于小东每天要接待数百来自远方的客人,店内收入也十分可观,大大超出了先锋创始人钱小华的期待。
于小冬告诉调研团队,陈家铺平民书局目前共有三个营收板块,分别是创意产品、零售图书、咖啡甜点,营收占比为4:3:3。其中,创意产品对于书店营收的贡献较大。在2018年国庆期间,日均营业额已破万。
新书局传承古文化 古村落焕发新生机
陈家铺平民书局以乡村文化为核心设计运营模式,以传播乡村文化为己任,并不只是“说说”而已。他们根据当地建筑精心改造书局、设计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创产品,到处搜罗乡村文化以及民俗类书籍、将松阳和陈家铺文化类书籍摆在书店最显眼的位置。
书局前台 图源:书局工作人员提供
同时,邀请当地村贤担任店员、履行文化职能,将书店打造成为陈家铺的文化传播窗口。书局的开办,直接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客源。随着游客的蜂拥而至,当地农家的旅舍和餐饮行业均得到了充分发展,为陈家铺带来了持续的经济发展动力。
陈家铺书局还积极帮助当地村民拓展更多的创收空间,通过线下零售和线上先锋的读者社群开展大力宣传,帮助村民们出售家中的作物。陈家铺老村支书鲍余根说,“书店办起来以后,自家的土特产销量和价格都提高了。附近的农家乐和民宿兴办起来后,回村的年轻人也变多了。”
书局工作人员在向游客介绍当地文化 尤悦月摄
合作生产抱团促销 联合宣传打造品牌
团队成员先后走访了陈家铺以及附近的西坑村、下包村,通过与村民的访谈,进一步了解到:去年年末,陈家铺村委牵头成立了陈家铺番薯生产合作社,联合新近入驻陈家铺的飞蔦集民宿和先锋乡村书局的宣传力量,借助其互联网渠道进行集中宣传,打通了番薯干的网购渠道。通过拍摄宣传片和制定宣传语、在垂直平台进行公关文投放的方式,成功打造了陈家铺番薯干的特色品牌形象。
晾晒中的陈家铺番薯干 图源:书局工作人员提供
据悉,陈家铺番薯干年产量约5000斤,在去年12月一个月就卖出了2000斤。“和往年的销量相比,高出不少”,年轻的村委毛伟明坦言,“我们很想做出陈家铺自己的品牌。”
在实体书店市场低迷、乡村文化发展受限的当下,乡村书局的创新性举措,展现了古村落的复兴之芒。先锋敢为人先,以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为内涵,开辟出了一条乡村文化振兴新路径,但乡村文化未来的发展仍需要各界的持续助力和大力实践。
文字:易元雁 张佳悦
摄影:尤悦月 易元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