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多次提出要把法律援助作为法制建设的重点来抓。为响应此号召,各大高校的法科生也投入到法律援助的事业中来。7月16日至7月30日,我校法学院“与法同行”团队采取线上问卷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调研活动,探寻高校大学生开展法律援助活动面临的困境与发展方向。
团队成员合影 李璎摄
在本次调研中,团队成员制作了面向大学生的相关调查问卷。根据问卷显示的结果来看,当今大学生对法律援助的认识较为有限,近67%的人选择了“有一点了解法律援助”,近42%的人选择了“参加过法律援助活动”,这说明法律援助的普及和宣传力度仍有欠缺。大学生群体认为法律援助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是援助对象的维权意识弱,法律援助制度不完善以及社会认知度不高。而对于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被调查对象给出了许多建议,例如加大宣传力度、开设相关课程以及进行成员培训等。
大学生群体给出的相关建议分布图
7月23日至7月30日,团队部分成员进入社区及农村调研。被访问者对于大学生提供法律援助的了解与支持程度总体不高。首先,当前法律援助事业不断发展,许多乡镇政府和社区都设有法律援助的专门机构,他们能为受援助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而社会群体对大学生提供法律援助的了解很少。由于缺少沟通交流的平台,很多人不知道大学生提供法律援助也不清楚它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帮助。其次,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仍然有限,相比于专业的律师存在很多不足,不大能获得受援助者的充分信任。在处理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纠纷时,社区及农村住户更加希望得到专业人士的有力帮助,效率高且有保障。
团队成员进社区采访居民 马天雨
7月24日,团队成员李璎前往盐城市大丰区司法局采访朱梅芳所长。谈到大学生与法律援助的相关话题时,朱梅芳所长表示:“大学生应该首先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好,只有拥有坚实的专业基础,才谈得上帮助他人,为法治社会添砖加瓦。”法律援助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若是仅有做志愿的热情而没有专业技能作为支撑,得不到群众信任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结合一些高校法律援助中心开展活动的实际经验,进社区普法宣传是较有成效的,而在提供专业法律服务方面仍有一些不足。朱梅芳所长的回答让团队深刻认识到专业知识与技能经验在法律援助中的重要性。
团队成员前往盐城市大丰区司法所采访 李璎
在此次的调研中,团队了解了大学生开展法律援助工作面临的一些困境,其中专业性与普及宣传力度的缺乏是较为突出的问题。结合我校法律援助中心的实践经验,团队也努力探寻适合大学生开展法律援助服务的发展方向。目前,大学生开展日常进社区普法等活动的支持度较高。各个高校可以与邻近的司法所等机构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定期在它们所管辖的社区进行普法宣传教育服务。而在专业性方面,高校法律援助组织可以聘请法学院教师作为咨询顾问或是与专业律师事务所建立联系,切实具体地解决受援助者的问题。大学生群体是一支极具活力的法律援助队伍,团队希望通过此次调研寻求其合理发展路径,为其成长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