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我校金融学院“云camel”队伍,来到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国际商贸城就中非跨境电商批发平台在义可行性展开调研。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义乌与非洲经贸往来日益频繁,非洲已成为义乌市场最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之一。前期调查显示,义乌商户与非洲商人还处于小批量面对面交易阶段,是商户不愿通过电商平台交易?还是缺少平台或技术条件不允许?面对中非跨境电商批发平台建设途中的种种障碍有何应对之策?带着种种疑惑,“云camel”队伍来到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过一周的实地调研,通过发放问卷、随机采访、市场调研的方式,同时对义乌海关进行电话采访,深入了解义乌国际商贸城中非小商品批发贸易现状,总结出中非小商品批发贸易的优势与劣势。
队员们通过市场走访调研,了解到商贸城内非洲商人采购的多是服饰、五金、配饰、日用百货等低端商品,中高端产品少有非商采购。图为队员们正在进行市场走访调研。
在服饰专区,许多店铺内有外国商人在与店主谈生意,其中不少是黑人。店铺门口多设立着大体型模特,吸引外商前来采购。图为店铺门口设立的大体型模特。
大厅内,具有中国特色的日用产品被展示在橱窗内,工艺精巧,造型独特,价格实惠,彰显着大国风范,吸引不少中外游客、商人驻足观赏。图为特色日用文创产品展柜。
一家从事辅料批发的店铺内,店主向队员介绍了店内商品的单价,出口东欧、非洲商品的单价及区别,队员正在记录。相较于大批量批发的东盟国家商人,非商批发产品价格低,批发量也较少,他们往往会带着现金,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图为队员在记录产品单价。
队员找到一家与非商贸易往来密切的商户,正在协助店主填写问卷,了解在与非商贸易中存在的困难,据店主介绍,非洲大部分地区还没有电脑,网上交易比较困难,且由于运输缓慢,货物要1至2个月才能到非洲,非常不便捷。图为队员在协助店主完成问卷。
在电话采访中,义乌海关工作人员介绍道,2018年义乌获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同时海关推出的微信公众号“义通关”也使义乌商品能更好更快“漂洋过海”。图为队员在海关前拍照留念。
经过一周的实地调研,“云camel”队伍深入了解到义乌国际商贸城中非小商品批发贸易现状,总结出中非小商品批发贸易具有受政府大力支持,商户贸易意愿较强的优势,但同时存在交易少、批量小、运输慢、交流难等问题。因此降低跨境物流风险、建立海外仓、探索高效进行订单与仓储管理办法等成为促进中非跨境电商批发平台发展的重中之重。
调研活动的最后,队员们在国际商贸城一区大厅进行合影留念。图为队员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