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精准服务的大背景下,精准评估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提供精准的康复服务,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精准对接,是提升残疾人康复水平的重要途径。7月10日,我校“夕阳无限·爱在晚年”残障老人个案帮扶团队一行来到了南京市栖霞区五福家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自18年底至19年七月初,个案帮扶团队顺利完成了尧化社区的残障人士帮扶工作,而本次来到五福家园社区,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对接社区进行服务,二是借机会了解残障人士辅具适配的相关情况。
经过前期的联系与筹划,团队成员们首先与社区工作人员对接,了解到社区残障人士的基本情况。据悉,五福家园社区目前有326位残障人士,这里面包括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在内的各类残障人士,其中,残障老人则占了百分之八十。接着,双方就暑期的帮扶计划进行深入探讨。暑期内,个案帮扶团队计划通过“微心愿·微服务”的方式开展服务,即入户对残障人士及其家属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基本信息及生理、心理状况,在一系列的需求评估之后与其订立服务计划。对于缺乏关怀、心灵贫瘠的残障人士,团队成员会通过个案会谈的方式进行情绪疏导;对于一些有外出需求的残障人士,团队成员则会陪同外出。这些服务均通过二对一个案帮扶方式进行。
(残障人士个案帮扶团队在社区居委会采访残障老人 刘嘉欣提供)
在商讨暑期行动计划后,团队成员根据残障人士花名册,辅之以社区工作人员对这些居民的了解,筛选了一部分残障人士作为前期需求评估的对象。
由于今天下午是残障人士辅具适配评估日,团队成员之后便前往一楼的残障人士康复室,通过聊天的形式了解他们对个案服务的需求情况。团队成员了解到一位七十多岁的刘奶奶,由于腿部生病加上之前的残疾使得近期的行走变得更加困难,但是医院尚未给出明确的诊断结果,目前的用药也只能暂时缓解疼痛。另一位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贾爷爷,双腿需要拐杖才能前行,而且双耳听力也不是很好。团队成员访谈了多位现场的残障人士,最后得到了多名愿意接受团队成员需求评估与后期服务的残障人士的名单及其住址。
(残障人士个案帮扶团队在社区康复室拜访残障老人 蔡丹妮提供)
个案帮扶团队还了解到,本次辅具适配评估是栖霞区残联与南京鼎誉辅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合作(江苏省残联长期合作单位),从6月26日开始,深入各街道、社区(村),为残疾人开展“量体裁衣”式辅助器具评估适配工作。通过辅具适配评估,为残疾人科学地配置辅具,解决残疾人对辅具的基本需求,同时将康复知识和辅具使用方法介绍给残疾人,有助于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但同时,辅具适配的申请到评估中间隔的时间较长,而评估之后再拿到辅具又需要一段时间,因此较长的等待时间使得一些残障人士不能及时较快地得到辅具。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较为严格的审核机制也有利于更准确的辅具适配及其工作的进行。
(残障人士个案帮扶团队在社区拜访残障老人 蔡丹妮提供)
本次社区走访圆满结束,此次走访确立了残障人士个案帮扶名单,团队成员将进行入户探访,了解其基本信息并进行需求评估,从而更好地为后期的正式服务做预备工作。
文/法学院 卞正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