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 期货”是一种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转移风险、保障农民收入的跨金融市场的创新模式,其重要意义及推广价值获得各界的充分肯定。由于具有广袤的耕地面积和集中化管理、机械化大生产的流程,赵光农场是我国率先实行“保险 期货”的试点,具有代表性的意义,因此,我校金融学院“易燃”实践调研团将其作为考察的必经之站。
赵光农场广袤的田野 滕建东 摄
7月22日,我校金融学院“易燃”实践调研团来到黑龙江省赵光农场,通过采访赵光农场体改办主任、阳光农业保险保险社主任,以及与种植户座谈交流、参观农场耕地等方式调研当地的“保险 期货”施行现状。
黑龙江省赵光农场是共和国第一个机械化农场,首开农垦事业的先河。农场有耕地面积50余万亩,2009年农场粮豆总产16.5万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2亿元,全口径利润2亿元,人均纯收入11196元。
2016年在黑龙江赵光农场开展的大豆“保险 期货”试点,是该农场首次尝试此类试点项目。推行之初,农民们对此项目怀有较多担忧,参与“保险 期货”项目的土地只占全部大豆种植面积的10%。但第一年结束,农民总体获得赔付额远高于原先的普通保险赔付额,既然得到实惠,农民们更加认可这个新生事物。截至2019年,赵光农场将近60%的耕地都参与了“保险 期货”项目。
李月刚是赵光农场第九管理区职工,也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他成立的“合作社”目前拥有土地5千多亩。在与李月刚的对谈中,“易燃”团队了解到,当初第一批参加“保险 期货”项目的农户大都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第一年就获益了,于是接着保下去,也带动周围更多人参与这个项目。
与种粮大户座谈 滕建东 摄
“保险 期货”与原来保险的区别就在于它的赔额增加了。就拿赵光农场来说,农场每年都有波动,产能低的时候大约在每亩地产出(大豆)270斤左右,景况好的时候能达到450斤左右。按照原来的种植险,农户要在亩产220斤才能获得赔偿,现在只要280斤左右就可以索赔,期货价格低的时候,甚至300斤都能赔上。
“上保险的目的就是为了抵御风险。我们也不在乎是保险还是保险加期货,只是说它的赔额增加了。”李月刚说道,“投什么保险还是看自己的觉悟吧,认识上去了,可能就想买这个。”
从李先生的言语可传达他对“保险 期货”这一模式的青睐。李先生表示这模式很好,参与三年以来都在得到受益,给农民们带来了切实的收入保障,如果再推广实行下去,他很愿意继续参与。
在与赵光农场有限公司管理者的交流中获知,这三年来,“保险 期货”的推行工作产生了很大转变。三年前,任凭管理者苦口婆心地劝说,只有几个敢干的人带头尝试这个新鲜事物;三年后,农户们争相参与这一项目,管理者更多地扮演“分配者”而不是“宣传者”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好的政策不需要多做文章,增加的收入本身就是最好的说明。
“易燃”团队采访赵光农场负责人 滕建东摄
赵光农场体改办主任孙雨向“易燃”团队表示,赵光农场成为“保险 期货”项目试点有两大因素:从农场角度看,由于集中连片的土地和机械化生产,农场的组织化程度更高;从农户角度看,农场长期以来几乎全面覆盖了阳光农业相互保险,所以农户比一般农民的保险意识更强。
基于以上两大因素,赵光农场和南华期货在2016年签订了“保险 期货”的行动。这个行动是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和农户“三位一体”的行动,其中,农场只是一个组织单位,具体的协议需要保险公司和农户来签订。就好比买车入车险一样,最终的协议需要实际种植人跟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对接;而农场就像一个出租车公司,把这些出租车组织起来,真正给老百姓乘坐的还是出租车本身。
“易燃”团队参观赵光农场第六管理区 滕建东 摄
从最原本的单纯的农业保险,到价格险,再到收入险,对对于农户来说获得的保障越来越全面了。以前的险种单一,比如在受到天气因素影响、种植产量下降时会触动一些理赔,但是它不能左右市场的价格。自从提出“用金融手段服务三农”的口号,融入了价格和产量因素后,农户就可以更科学合理的规避风险了。
但“期货”对于以种植为生的农民来说,毕竟是一门复杂的学问。真正操作期货的人并不多,其中经营好的人更少。所以“保险 期货”的一大便利之处就在于,它把保险公司融入进来,让老百姓熟悉的保险公司代农户进行具体的期货操作,由期货公司对冲市场风险,也把期货这种看起来“高大上”的东西变得简单化了。
2018年,赵光“收入险”试点项目荣获大连商品交易所举办的2017年度“保险 期货”项目结项评审会总成绩第一名。由此可见,赵光农场的“保险 期货”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
与此同时,赵光的“保险 期货”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试验中不断完善。
制定规范的保险条例
与其他成型的种植险相比,“保险 期货”在如何分配、查勘、验标、理赔等方面都缺少相应条例,而条例一经批准就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 ,对于维护各方利益有着重要作用。在目前试验阶段,“保险 期货”模式在如何平衡各方利益的问题上,缺乏一个合适的标准。
确定科学的定价方法
科学的定价方法能让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的项目更具有说服力和稳定性。阳光农业保险保险社主任马建华表示,合约中的期货价格目前基本是靠农户和保险公司的“拉锯”,也就是“谈出来的”,而不是按照某个公式计算出来的;而采用每年9月15日到10月15日这一个月的期货平均价的合理性也有待商榷。
树立正确的保险观
由于近几年试点过程中,政策比较宽松,国家和大商所给的项目补贴力度也比较大,导致农户获得理赔额相对多一些。赵光农场体改办主任孙雨表示:“我们也正面引导农户,参加保险是一个保障手段,而不是为了牟利,没有人能通过保险挣多少钱,保险的目的是不受损失。”
规划合理的补贴标准
“保险 期货”的保额目前高于其他保险,高出的部分来自大商所的补贴,但这种补贴在全国推广后很难为继。因此国家需要合理地调整补贴分配在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中的比例,或者国家直接拿出一部分钱将“明补暗补”转变为保险形式的补贴,这也有助于跟美国大豆等进口农产品更加合理地竞争。
总的来说,“保险 期货”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保障项目,自2016年一经推行,便产生了较大的认可度和影响力,在扶贫攻坚和农民收入保障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东北推进乡村振兴的方式之一。赵光农场近年来积极推行的“保险 期货”项目,充分发挥了东北粮食产区优势,并让农场投保种植户得到了切实的优惠。农户们在获利同时,也会更加主动地去关注金融市场信息。但“保险 期货”尚未成熟,还存在一些问题,今后要充分利用保险、期货等金融工具,探索新型的农产品补贴方式,形成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市场运行模式。
“易燃”团队在赵光农场有限公司合影 滕建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