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院:现代与古代的交流 南京祠堂文化的传承与变革分析-985棋牌娱乐

 公共管理学院:现代与古代的交流 南京祠堂文化的传承与变革分析-985棋牌娱乐
当前位置: 985棋牌娱乐 >> 创新实践 >> 社会实践 >> 正文

公共管理学院:现代与古代的交流 南京祠堂文化的传承与变革分析

发布者:公共管理学院 [发表时间]:2019-07-29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为探寻南京祠堂文化,深度了解南京市祠堂现状,从而呼唤当今大学生对于祠堂文化的重视,我校公共管理学院探寻祠堂文化小分队2019年7月13号-15号三日前往了南京的溧水区、江宁区和浦口区祠堂,对其文化的传承与现状进行了调研。

了解祠堂的含义和用途

祠堂是儒家祭祀先祖或先贤的场所。祠堂又被称为祖庙、宗祠、祖祠,同时祠堂按照大小规模又可以分为宗祠、支祠和家祠。祠堂的用途也十分广泛,除了“崇宗祀组”之外,祠堂也被作为各房子孙办理婚、丧、寿、喜等的场所。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

(成员拍寻找祠堂  通讯员/纪爽 )

深入走进祠堂,探寻祠堂的变迁史

随后调研团队的成员深入祠堂周边的村落,从村民口中了解当地祠堂的历史。走访过程中,成员从老一辈的口中了解到了祠堂的发展过程以及如今的状况。据村民们介绍,朱氏祠堂早在几百年以前就已经修葺完成,从前的祭祀活动,家族成员的联系,都是在这里进行的,盛极一时。这样的盛况持续了百年之久,其间不断有衣锦还乡的贵人为祠堂的修葺做出自己的贡献。代代传承的村民重大节日来此叩拜,不仅加深了亲缘关系,也鼓励了孩子们奋发向上的心。可是如今,随着农村里人口的迁徙与流动,大量的人口离开了村庄,祠堂也渐渐荒废,已经成了南京市的文物保护中心,很早便无人问津,只供偶尔往来的游客驻足欣赏,热闹已成荒凉。村名谈论时无不表现惋惜之态。

(成员和当地住户了解祠堂文化   通讯员/纪爽  摄影/邱晨)

祠堂现状,令人堪忧

通过对众多祠堂的走访,成员发现大部分祠堂因为缺乏修缮而岌岌可危。有的祠堂深知已经破败不堪,无人修葺。走访的众多祠堂中有许多已无法考察,对此次调研造成了极大的阻碍。祠堂作为宗族文化的载体,对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具有重要的作用。祠堂的损坏在一定程度上使当地住户失去了对祠堂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现象使大家跟家清楚的认识到对祠堂进行保护和对祠堂文化传承变革的重要性。

 

(祠堂破坏程度的一角  摄影/李智 )

调研结果

祠堂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早已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因此祠堂的保护工作也具有极大的意义。基于此,小分队的成员们也提出了以下建议。

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在不断吸收新兴事物的同时,也要不忘中国传统文化,并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祠堂文化的保护应从保护祠堂开始,文化因拥有文化的载体而更加的坚挺,所以设立祠堂文化保护遗址十分有必要。我们也应该定期开展祠堂文化宣传活动,让人们不要忘记中国的祠堂文化。祠堂文化也应在继承的过程中,不断与当代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祠堂文化的继承和变革离不开我们的共同努力。

(部分成员在前杨柳朱氏宗祠合影留念   摄影/邱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