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口村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宋庄镇最北部,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75人,党员97人,居民520户,耕地面积1236亩,海滩水养殖面积2600余亩,村集体经济年收入760万,农民人均收入21568元,全村已形成种植、养殖、捕捞和鲜活快运于一体的农业产业体现。沙口村取得优异的成绩离不开其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与时俱进的乡规民约,于是7月23日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美丽乡村建设”小分队来到沙口村进一步了解沙口村乡规民约的发展,助力乡村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成员与村民合照 霍星宇摄
初识村庄乡规民约带来的变化
进入村庄,小分队成员首先采访了沙口村村支书刘永强,刘支书带领小分队成员参观村庄,讲解沙口村乡规民约的发展以及乡规民约如何带动村庄发展的。刘支书向小分队成员讲:“我们村的乡规民约的设立是先在本来就有的基础上村委会先讨论,然后张贴公告,听取村民建议,将老百姓认可的保留,没有提到的进行添加。现在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头抓,在精神文明层面,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把宋庄镇设为文明实践所,沙口村设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我们镇的乡规民约整改重点是:移风易俗即殡葬改革,于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支部为中心,结合乡规民约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和殡葬仪式改革 →白大褂 草鞋吹 鼓手 “送汤”取消。在经济建设层面,新一届领导班子利用地理区位优势,推进沿海海产养殖和渔网加工、鲜货快运等,让百姓在家中富起来了,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还有啊,我们还建了村民大舞台和沙口剧院,可以供大家娱乐消遣,大家周末就可以去看电影,也可以自导自演排练节目,有趣得很呐!”
沙口村村规民约 霍星宇摄
乡贤文化助力乡村发展
乡贤文化是乡村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扎根于中国家乡的母土文化,它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又呈现出自己相对独立的个性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人本性、亲善性和现实性,是教化乡里、涵育乡风文明的重要精神力量。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乡村治理面临人才流失、主体弱化、对象多元等很多难题,乡贤文化的“安全阀”和“助推器”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缺少乡贤文化的支撑乡村振兴也将困难重重。采访沙口村乡贤张振琦老先生,张爷爷介绍说,沙口村乡贤工作的重点是努力搭建村民与村党支部间的桥梁,通过乡贤的引导,让村民提高思想素质,在全村形成崇德尚学之风。村民说,村里会经常组织孩子去文化馆,抗日山等素质教育基地,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同时,组织乡贤们到乡亲家里讲解政府政策,让百姓真正理解村里的工作。“比如在全面落实殡葬改革制度时,村政府就请乡贤协助工作,到百姓家中慢慢讲解改革的好处。这就很大程度上拉近了政府和百姓的距离。”。
同乡贤老人交谈 霍星宇摄
解决乡规民约发展中难题
同村支书交谈的过程中,小分队的成员也了解到乡规民约发展地过程也出现了一些难题,比如:资源有限,更好的发展无法实现;普法宣传不到位,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专业技术人员人员缺失,导致养殖产业效益不高,还有大学生村官问题等等。同时,“美丽乡村建设”小分队成员针对“大学生村官”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初心的是通过大学生专业所学帮助农村发展扎根农村,但可实操层面大学生当村官的初衷却少有是真心实意为了带领农民发家致富的。大学生村官通常家乡少有在农村土生土长,对农村的了解缺失,但还有一方面原因在于农村,尤其是落后农村的情况有时过于复杂,掺杂则人情世故、长老政治和落后思想等多方因素,加之老百姓不给“面子”有些问题根深蒂固并不好解决。还有就是大学生村官变相成为了考公务员的跳板,“曲线救国”直到考上公务员为止。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小分队成员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做到有章可循,灵活应对;其次,大学生村官自己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扎根农村,热爱农民,踏实工作,为百姓谋福利。接着,要为大学生村官创造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让大家了解并支持这项工作。最后,要对大学生合理利用,对他们除了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后,还可以让他们承担调解矛盾,宣传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