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传统电商行业已经显现发展瓶颈。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新兴的社交电商飞速发展,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7月13日,我校国际经贸学院“社交电商年轻化”实践队伍在江苏盐城建湖分别向中年人和大学生群体进行了实地调研及访问。

图为“社交电商年轻化”小分队出发合照 劳晓媛 摄
深入消费者识社交电商
在实地调研前期,队伍队员根据当下热点新闻和社会现象,联系日常生活,针对社交电商的普及接受度、社交电商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消费者期望对大众发放了线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5.91%的受访者不太了解社交电商,但大多数受访者会使用qq、微信、小红书、微博、知乎等社交软件且使用频率较高。这一定程度说明大众对社交电商概念或许不太清楚,但其实已经有所接触。另超半数的人会被口碑好的商品和熟人好友推荐的产品吸引;72.04%的人赞同电商和社交有选择性的融合。但同时,70.97%的人认为频繁的广告使人厌烦,最终选择屏蔽。
不同模式各有利弊
社交电商分为团购、购物分享社区和分销模式,其代表app分别是拼多多、小红书和云集微店。部分的受访者认为,类似于拼多多的团购社交电商方式能够节省挑选商品时间、方便选择价格更低的商品;但同时更多的受访者表示,这种“帮我砍一刀”的链接会让人反感,消费了人脉。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在微博、小红书和微信平台上被推荐购买,能够避免选错型号和踩雷、节省试用时间和成本;少部分人则表示,有些博主存在虚假宣传,商品质量不佳。在受访群众中发现,由于平台销售商品的种类和模式,类似于云集微店这种分销模式在大学生中并不盛行,而在26-35岁的女性间盛行,她们大多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分享链接,通过对平台宣传,在购物时得到返利,成为店主。

图为队员采访实况 劳晓媛 摄
实践见真知
其中受访群众中的大一学生陈同学表示:分销模式和她自己正在做的微商代理有些类似,她身边很多同学都在做微商代理,因此扩大了交际圈,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但同时做代理会占用自己琐碎的时间,也会被许多同学屏蔽,破坏了原有的人脉关系。但总体来说,陈同学对这种动动手就可以赚钱的方式的评价还是利大于弊的。

图为实践队员对陈同学进行采访 刘佳 摄
专业应用思考总结
小队中有三名成员是电子商务专业,此次调研正是成员展望专业就业前景,把握行业动态的实践活动。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社交电商的确存在着一定问题。小队经过查阅资料和联系实践效果,认为社交电商企业应该深入消费者群体,了解目标市场需求,给予符合消费者需求特征、消费能力和消费喜好的产品和服务;社交电商平台需要完善平台985棋牌娱乐的售后服务,可通过对平台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等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社交电商企业还需强化平台监管力度,强化商家入驻的审批流程,减少商品质量低劣、售卖假货等问题,提高平台的信誉,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的消费环境。
通讯员 :毛鸿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