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为了解紫砂壶工艺的传承现状与发展前景,我校法学院的学生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赴江苏宜兴先后走访了紫砂美术工作室,采访了高级工艺师任航,在紫砂市场进行了问卷调查,就宜兴的紫砂壶产业进行了重点调研。
与高级工艺师任航面对面交流,感悟紫砂中文化真谛

任航美术工作室一隅 陈昊仟 摄
在宜兴紫砂美术工作室,队员们欣赏了各式各样的紫砂壶。高级工艺美术师任航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宜兴紫砂壶的历史、发展现状。围绕对于队员提出的“为何宜兴的紫砂如此突出”,他解答道,紫砂壶泥料纯正,只有宜兴附近的矿山才有如此土质。另一方面,宜兴出现很多大家比如陈鸣远,顾景舟等,他们不断创新,精益求精,使紫砂壶业蓬勃发展。

采访任航 陈昊仟 摄
走访国珍陶艺商铺,听从业者各抒己见
接着,队员们走访了丁山陶瓷城的大小店铺,进行调查问卷,掌握了紫砂市场发展前景以及个体紫砂从业者对文化创意观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队员们就每日人流量、顾客年龄段、现今紫砂壶的生存环境等问题采访了几位店主。队员们了解到紫砂壶产业发展势头总体良好,紫砂壶正在越来越融入日常生活中。虽然受机械化生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紫砂壶产业发展仍比较可观。且目前国内紫砂业宣传充分,从业者越来越多,发展向好。

走访商铺 陈昊仟 摄
参观紫玉金砂工坊,零距离体验紫砂壶制作工艺
本次调研接近尾声,由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前往紫玉金砂工坊,切身体验制作紫砂壶的流程。组长提到,制作过程中,每一步都要精确计算,否则壶的各部分就可能连不上。而线与线的连接,点与点的对齐更是为了壶美观的需要。同时,成员还要用到软硬程度不同的泥,软泥负责粘合,硬泥负责塑形。当然,更离不开手的巧妙运用。一双手,力度,角度,贴合度的不同也会造成壶的形状变化。只有熟能生巧,才能把这泥巴玩的柔韧有余。

组员体验制作紫砂壶 廖子熠 摄
通过本次调研,团队对宜兴紫砂壶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呼吁宜兴紫砂壶能够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展现更强大的生命力!
文编:李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