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我校金融学院“易燃实践调研团队”来到呼和车力蒙古族乡,就创业村庭院经济,立业村制种和车力村红提产业进行调研。在蒙古语中,“呼和”是“蓝色”的意思,而“车力”的意思是“芍药花”。
“易燃”团队在车力乡体验徒手掰西瓜 滕建东 摄
“易燃”团队首先来到车力乡的创业村,在这里,队员们品尝到了当地种植的特小凤西
瓜,并走进西瓜的种植园地进行仔细观察。由于当地的土壤属于沙土,而且日照时间也比较长,所以西瓜的甜度很高。洮南西瓜不仅在当地,即便是在全国范围来说,也享有一定的美誉。但由于运输成本过高,在南方相对较为少见。西瓜的价格波动也比较大,价格最高时也就差不多七八毛钱一斤。对于长期生活在南方,习惯了两三块一斤的西瓜的队员们来说,东北好货低价卖不出,江南物价高昂货品却一般,似乎也成为一种矛盾,引起大家的思考。
据当地领导介绍,创业村原本是个贫困户很多的村,在政府搭建大棚、科学种植培训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农户丢掉了“贫困户” 的帽子。截至2019年7月,剩余未脱贫人口9户17人。
车力乡人大主席王作书向“易燃”团队介绍当地脱贫攻坚情况 滕建东 摄
随后,“易燃”团队走进当地一户刚脱贫的农户的宅院,看见田地盖上了大棚,在院子右侧还有一排鸽笼。走进屋里,大屏幕的彩电正播放着孩子喜欢的动画片。
虽说刚脱了贫,但屋里的环境看起来也不算好——进门就是一大盆玉米渣子,空旷的房子里七零八落地放着些杂物,但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也没见到书或文具。炕头上只贴了薄薄一层彩纸,看起来已有些年头了,上面积满了黄与黑的污渍。孩子蜷缩在沙发里看电视,旁边的炕头上放置着一盆气味浓烈的烟叶和小纸片,这是卷烟的用具,父亲和母亲都抽卷烟。
洮南市国家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 滕建东 摄
就近取道,实践团队驱车来到洮南市国家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在这里,高大的玉米种子加工处理设备连成一条完整的流水线。在此之前,东北的育种工作要千里迢迢运到新疆完成,光路费就要花去很多钱。按照规划,这里将打造成吉林省本地的粮食育种机构,为当地的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便利。
据呼和车力蒙古族乡立业村党支部书记路志江介绍,洮南的农业保险正在不断开展。由于当地的农作物以玉米为主,所以针对玉米的保险比较多,玉米种植成本保险推出已有十多个年头了,也有少量针对水稻、大豆等农作物的保险。农民们对保险的接受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从刚开始的担忧、排斥,让合作社领着集体垫钱投保,到农民愿意主动出钱购买保险,这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路书记与团队交流洮南的农业保险 滕建东 摄
但是当地的农业保险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按照路书记的话来说,就是“不接地气”。一方面,在遇到自然灾害时,成片的田地都会受灾,而不是一家两家,这个灾难面积很难划分;另一方面,保险的赔付额起码要足够农民第二年继续投入生产,而不是不顾受灾程度,以同样的低额赔偿标准来了事。
“靠天吃饭有风险”,路书记说道,“像附近的红提村和榆林村处于雹带,很容易受雹灾。当地农业发展受到的最大的两重限制,一是气候干旱,二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合作社可以为农户提供播种、收割等帮助,但灌溉则必须由农户来完成,因为在这样干旱的环境下,由集体灌溉的天数太长,很多农作物等不及那几天就旱死了。”因此,路书记提议,农业保险政策应当因地制宜,考虑底层实际需求,同时市场要放开。至于像期货这样的金融产品,由于风险较大,农民的接受度还不高。
团队参观车力乡农产品 滕建东 摄
近年来,呼和车力蒙古族乡党委、政府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科学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了民族乡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除玉米制种、辣椒、向日葵、花生、高粱、豆类等主要农作物外,当地还在尝试红提采摘、蒙羊养殖育肥、生态育猪等多种生态经济。
当天行程结束之际,负责接待本次调研团队的共青团洮南市书记王宇和车力乡人大主席王作书向“易燃实践团队”表示,像他们这样从经济发达的南方来到较为荒僻的东北地区,甚至来到洮南的团队非常少,他们很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和南京财经大学结对,更多地接触来自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经验,更多地聆听青年的思想和意见。
“易燃”团队在本次行程中也收获颇丰,成员们看到了东北和南方发达地区之间仍然存在的差距,也真切感受到了人民的进步是一个缓慢而曲折的过程,总结出无论是对新事物还是对某个政策的接受,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深刻感悟到农业保险、期货等金融产品不可操之过急,而是一个要缓慢把握由教育到激发的过程。在具体措施上,也要更加贴近实际,确保农户家庭的可持续生产,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福祉。“易燃”团队也期待和东北地区更多地交流,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带给东北,通过自己的力量,为东北增添更多的价值!
“易燃”实践团队合影 滕建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