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金融学院“ebs调研组”于7月21日在南京进行调查,并对两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相关采访(下文分别称其为被采访人一与被采访人二)。
“ebs调研组”分别对被采访人的基本信息、中学师资力量、父母学历(家庭文化氛围)、特殊招生政策了解程度以及毕业后的就业地区倾向等进行采访。

“ebs调研组”成员采访第一位受访人 孔晨曦 摄
第一位受访人来自位于我国中部的湖南省,虽然湖南也有较多拥有优质教学资源的高等院校(包括三所985院校、四所211院校),但由于被采访人一更倾向于就读非师范类院校,并且希望到其他地方闯荡,因此在当时填报志愿时填选的都是非湖南一线城市的院校。被采访人一还说,她在选择院校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院校所处地区经济是否发达,其次才考虑是否有感兴趣的专业。
第一位受访人认为,虽然其曾经就读的高中是当地最好的高中,但与其他大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最终院校的选择。在家庭文化氛围方面,被采访人一的父母学历都不是很高,但父母很关心她的学习,完全支持她的任何决定。

“ebs调研组”成员采访第二位受访人 孔晨曦 摄
第二位受访人来自甘肃。由于甘肃省只有一所985、211 院校——兰州大学,她没有考虑过留在本地,一心想向外发展。当提及选择院校的主要影响因素,被采访人二说,她首先考虑的是所选院校是否有其感兴趣的专业,其次才是院校所在地区以及经济发展水平。
第二位受访人表示,她曾就读的高中是甘肃省一所师资力量与教学水平都很高的高中,这对她的成绩与学习方式有很大影响。第二位受访人的父母都是职高学历,但他们支持她做任何决定,不会给她施加压力。
提及是否了解大学特殊招生政策时,两位被采访人都说她们并不了解,因为她们都不符合特殊招生条件。
最后,在被问到毕业工作倾向时,两位采访人都称更倾向于去大城市工作,且都不确定是否会回家乡工作。在未来薪酬方面,第一位受访人希望借助高等教育充实自己,以期未来得到更高的薪酬;而被采访人二希望能拿到她将来工作所在城市中等偏上的薪酬。

“ebs调研组”成员整理调查材料 孔晨曦 摄
根据被采访人的回答以及调查结果,“ebs调研组”发现高等教育均衡最大的影响因素是经济。因为区域经济结构决定所需人才结构,并且区域经济情况影响了对该区域高等院校经费投入量,由此影响了该区域师资人才吸引力度等等。此外,优惠招生政策、家庭文化氛围、创业成功率、地区归属感……均对高等教育均衡有所影响。由此,“ebs调研组”针对众影响因素继续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
通讯员 孙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