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景点的内核,一处景点有了文化的动力才能吸引广大游客,才能让游客感知其风韵。鉴于此,我校财政与税务学院的“宁聚文化”团队在7月上旬先后走访了栖霞山、江宁织造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通过实地考察、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南京本地人和外地人对南京古迹和文化了解的程度,以及他们所受到的文化影响,探寻以名胜古迹为载体的文化传承和创新之路。
“宁聚文化”团队在栖霞山照片 吴杏子 摄
“变客为主”,让游客主动体验文化
江宁织造博物馆在暑期推出“当博物馆遇见乐高:《红楼梦》可以这样搭”活动。孩子们将通过赏读《红楼梦》经典片段、观赏云锦文物和木织机织布、用乐高积木搭建大观园等一系列环节,在寓教于乐的体验式学习中,了解《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古代建筑、出行工具等传统文化。
大花楼木制织机 马兆玲 摄
利用现代科技促进文化传播
江宁织造博物馆的红楼梦馆内,不仅陈列了各种《红楼梦》剧照和3d模型,还在多处设置了红楼知识问答的机器,利用提问闯关的模式让游客更多了解、体验红楼文化。除此以外还有一处“太虚幻境”,内里设置了一个屏幕播放宝玉游太虚幻境的3d动画。“宁聚文化”团队进去的时候正好播放到十二钗判词,几个看上去年龄不大的小朋友围在一起,随着播放进度抢答判词描写的人物是谁,根据图画和判词内容分析的有理有据,竟然无一处说错。
《红楼梦》模型 马兆玲 摄
加强文创产品与消费者的“沟通”
文创产品作为文化的延伸和文化商业价值的实物载体,是除了游客游览景点外最能带给游客传统文化感受的途径。
在填写调查问卷时,来自安徽的王同学谈到自己是因为参加的“华夏一条线”旅游活动来到的南京,在游玩时,对于文创产品她首先考虑的是其艺术性和实用性,能够接受的价格区间在50元到200元之间,但她自己几乎没有买过文创产品,一方面是自己不需要,另一方面是觉得“不值”。就目前文创市场上的产品而言,很多存在价格虚高的问题——与普通产品相比,它们的文化附加值并不值得消费者为其产品溢价买单,例如胶带、冰箱贴、丝巾等,这些产品承载的文化创新创意充斥着狭窄、小众、片面的情感,并不能给与消费者足够的文化共鸣,无法唤起他们的消费欲望;而类似珠宝等贵重产品,一般消费者有自己的偏好,也不会将其列入纪念品清单上。
游客填写调查问卷 马兆玲 摄
如何更好开发文化景点,为文创产品注入创新元素是现如今仍需探索的问题,走马观花式的游览难以让游客对景点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何论文化共鸣与文化传承?那些只是借用文化景点的噱头而毫无新意的文创产品,只会一遍遍地被游客拿起又重新放下,文化走不出景点,就无法吸引更多游客的靠近。
摄影:马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