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和传承作为历史“活化石”的老地名,近日,我校财政与税务学院的“溯源秦淮”暑期实践队走进南京老城区,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同当地居民共同探讨南京老地名的保存现状与发展等问题。
夫子庙景区内的乌衣巷 朱培琪 摄
7月1日、2日,“溯源秦淮”小队首先走进南京秦淮区,实地探访各个老地名的留存现状,并拍摄了照片和视频,为后期探索保护和传承南京老地名的方案留下宝贵的音像资料。
在寻找“三山街”的过程中,小队发现三山街的旧貌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中华路、建康路和升州路交接的十字路口,“三山街”如今仅仅作为一个地名出现在公交线路上,这条街却已永久地消失在了地图中。
三山街现状 曹奕扬 摄
在调研过程中,小队在贡院街上采访到了一位在此生活了60多年的老人。他向小队成员介绍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秦淮区改名为遵义区,当时所建造的南京大光明电影院和歌舞厅如今都已不复存在,现存的几乎所有建筑都是翻修重建而成,只有部分地名保存了下来,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