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的深入贯彻,近年来中医药行业政策利好频出,中医药产业发展进入成长关键期。近日,我校国际经贸学院“药香问道”小队前往浙江杭州开展走访调研,探寻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模式。
政策利好,便捷惠民
国家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支持对中医药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医师多点执业政策使病患寻找名医更加便捷,大大地缓解了百姓“看病难”、“寻医难”的问题。震元堂主治医师胡洁在接受小队采访时介绍说:“震元堂会定期邀请专家,这两天我们医馆就有省妇保妇科专家前来坐诊,并且经省妇保专家问诊确认,需住院治疗的病人可以直接入住省妇保医院治疗,省去了排队等候时间。”小队走访时还发现各大医馆都会将专家门诊时间排班表进行展示,以便患者清晰查看。挂号费用与公立医院基本无异,以方回春堂为例,走访当日出诊医师的挂号费在七元到百元不等。此外,部分中医馆也已成功申请省市医保定点单位,能够更好地惠民利民。
图为团队成员与三慎泰医师进行交流 朱馨芸 摄
特色街区,聚力发展
小队随后走访了杭州上城区的“建国南路中医一条街”,据悉,中医街是由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建设的多功能中医药特色产业街区。小队发现,该街区不仅有三慎泰、傅同春、天禄堂三家浙江省老字号中医馆,还有何氏妇科等数家名师诊所和个人工作室。宋杏春堂的工作人员告诉小队队员,该街区采取统一管理的方式,名医专家只需专注诊疗,无须在宣传等外部环节上过多费心。同时,通过采访三慎泰的负责人小队还进一步了解到,中医街上的各家诊所并不存在同质化,而是有各自不同的专长和资源特色,如妇科、男科、儿科、推拿、针灸等,从而形成聚力,吸引全国各地的人前来问诊。
图为菩素医馆负责人甘盛平女士向团队成员介绍艾灸设备 陈晨 摄
互联网 ,共享资源
在互联网思维的不断深入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持续推进下,“互联网 中医药”的新模式也在向成熟发展。小队实地探访了不久前落地信息港小镇的杭州首家互联网国医馆——华佗互联网国医馆。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小队成员参观了医馆特有的现代化国际远程会诊中心,这种共享模式使患者在当地就可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对于缓解当下各地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难题有着积极作用,实现医疗资源共享。除此之外,互联网国医馆开发了“悬壶台中医智能诊疗系统”,该智慧平台能够使中医实现辩证开方,以智能化、信息化的特色优化中医诊疗。
图为华佗互联网国医馆负责人介绍国际远程会诊中心 燕芙蓉 摄
在本次调研中,“药香问道小队”也了解到了中医药发展中遭遇的窘境。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6.57%的人会在就医时更偏向于中医。据菩素医馆的负责人甘盛平女士谈道,目前依然有不少人认为中医是玄学。中医馆一直提倡自然而愈,但很多患者表示这种方式无法带给他们安全感。此外,有60.87%的人认为目前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力度不够。后续小队计划以多种宣传方式推进中医药文化走进大学校园,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文化。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随街问卷调查 燕芙蓉 摄
通讯员: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