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起至7月5日,我校信息工程学院“精准扶贫入万家”实践小队紧接着对当地村委会干部的采访,根据村干部提供的资料,选取了几户较具特点的家庭进行实地走访,真正地走进姚家园村调查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情况。
2018年以来,白蒲镇始终紧抓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发展量质并举,统筹推进稳增长、惠民生、促进和谐等各项工作。精准扶贫工作务实推进,扎实开展富民强企“走帮扶”活动,本轮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实现动态结对全覆盖,累计实现脱贫1617户,3022人。
但实际上,通过实地走访,实践团队得到的反馈大多是“不了解”、“不清楚”。其中,团队采访了一位退休老教师,他向团队成员详细讲述了他的感受。从他对当地扶贫情况的看法中队员们了解到,村里的帮扶政策的确是有的,但是切的面很小,只对个别特征门户上门慰问,没有进行其他特别的宣传,大多数的村民对扶贫政策依然是一无所知。对于干部自身,他们或许有自己独到的工作方法以及扶贫标准,所以关键抓了主要矛盾,但是对于这些普通百姓来说还并不是很清楚这样的政策,百姓群体并不能完全真切地体会到帮扶带来的优异所在。
(团队成员与退休教师曹老师合影留念 张海东 摄)
另外,团队在田埂上也采访到一位老奶奶。队员们上前进行采访,询问她对精准扶贫这个政策是否有所听闻,是否有接受过农业方面的补助,以及是否接受过当地政府帮扶,然而听到的却是一连串的否定。可见,这位老奶奶对于当地的帮扶政策并不是很了解,对于这种情况,团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团队成员和老人合影留念 张海东 摄)
根据团队对村民的采访情况来看,大部分村民对于村内的扶贫政策依旧所知甚少。一方面是因为该村需要帮扶的贫困户规模较小,多数属于普通家庭;另一方面,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确实不高,很少有人员走访宣传,也缺乏干部对村子整体的广播宣传等。总得来说,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同时也要保证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最后,扶贫措施也要更加精准地落实到每一位有需要的农户,其中普通家庭也不能例外。在走访过程中,“精准扶贫入万家”实践小队也为受访村民们送出了我校的一份“心意”。
(团队成员提前为走访家庭准备的小礼物 张海东 摄)
经过几天的实地走访调查,实践团已经对白蒲镇姚家园村的精准扶贫有了深入了解。当地村委会掌握的扶贫脱贫情况与队员从当地居民所了解的情况存在着些许偏差,扶贫政策在村民中的宣传力度并没有村委会所期望的那样。这也就要求当地村委会进一步了解民情,增大宣传力度,更加到位地开展深入的精准扶贫工作。
“精确管理”是精准扶贫的保证。一是农户信息管理,就是要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从而实现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二是阳光操作管理,就是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进行。所以在精准管理方面,该村都要有进一步的改善,这样才能使扶贫工作更“精准”。
文编:胡浩宇 卢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