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贸学院:品茗论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承-985棋牌娱乐

 国际经贸学院:品茗论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承-985棋牌娱乐
当前位置: 985棋牌娱乐 >> 创新实践 >> 社会实践 >> 正文

国际经贸学院:品茗论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发布者:国际经贸学院 [发表时间]:2019-07-16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茶的发现与利用已有千年历史,乃应为中华民族举国之饮。但在当今这个现代化高速运转的社会上,真正喜爱茶并乐于将茶传承下去的人又有多少呢?带着这些疑问,我校国际经贸学院“品茗论茶说国饮”暑期实践小队的成员们7月初起开始向南京栖霞区仙林大学城各大学之间发起有关龙井茶知识及茶文化的调查问卷,并前往杭州开展实践活动,在各高校校园以及杭州当地商场店铺等人流量较多的地方展开了线下采访。

根据线上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得出,有73.81%的人在十八周岁之前就已经接触过茶,这说明茶还是范围比较广的被年轻人所接受。在中年人当中,有饮茶习惯的以男性群体为主,这些人由于个人的阅历,文化水平及工作环境的不同,对茶文化知识的认知与了解层次各不相同。这些数据就说明多数人们其实对茶文化的了解程度并不高,茶作为国饮还需要更多的宣传。茶龄在一年左右的人占比达到43.33%,仅有7.14%的人茶龄达到5年以上,偶尔喝茶的人勉强过半,17.33%的人则表示从不喝茶,这些数据则表明当前习惯喝茶人数之少,并没有很多人关注喝茶。在团队问到不选择喝茶的原因时,超过四成的人不爱喝茶的原因是对茶市场价格偏高表示不满,半数的人则表示比起茶的味道他们更喜欢可乐雪碧芬达等碳酸饮料的口感。这些数据都说明了茶在当前社会面临的危机,很少人在关注茶文化,人们对茶的了解少之又少。

 带着这些问题,调研团队继续走访了南京财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6所院校及附近商场,就一些茶文化的基本知识与对茶文化传承的看法采访了80余名路人。大多数人表示对茶文化有兴趣学习,并对如何促进茶的发展提出了部分建议,比如希望城市之间多一些茶文化的交流活动等。综合了线上和线下的调查结果,小队发现人们对茶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地缺乏了茶文化的传承,缺少其宣传力度。我校钱同学建议道:“未来希望各所高校可以每年举行一次茶文化交流活动,或者可以增加茶文化选修课程,国粹需要得到传承。”

小队采访一名群众 蔡宇杰

随后小队前往杭州,首先去了当地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在那里,队员们在工作人员张先生的引导下参观了各种表达茶俗茶文化的展厅,认识了各种茶叶品种,并且有幸见到了制茶的过程,一位制茶师傅还向小队队员讲解了制茶流程,队长蔡宇杰也感叹道:“原来平时里喝到的那一小包茶叶,居然需要如此繁多的制作流程,这里头学问可真是多啊!”但是这位师傅也坦言:“我对茶的未来是有些担忧的,现在很多人为了方便快捷都去选择喝一些饮料类的,茶的销售并不是很好。”

小组成员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前留影合照  蔡宇杰 摄

告别了中国茶叶博物馆,小队友来到一家茶叶世家,这户人家已经连续三代从事茶叶制作,现任继承人吴老师也已经入了“茶界”三十余年,吴老师很专业的为小组队员泡了一杯西湖龙井请小组队员品尝,队员周盼品尝之后表示:“初入口时微涩,然后逐渐变得的甘甜,可谓回甘。”在老师带领下,小队有幸来到匠人们平时工作的地方,在看到老师傅们的制茶手法后,队员们也都跃跃欲试,在老师亲切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了一直期待的人生的制茶初体验。队员陶璐体验了一把炒茶之后感叹道:“没想到看起来很简单的炒制实则包含很多细节,亲自做起来更是困难重重,动作一定要快,还必须边翻炒边揉搓,既要控制火候还要把握力度,真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吴老师为小组队员讲解制茶工艺   蔡宇杰 摄

在体验了茶叶制作的不易之后,吴老师又分享了他对我们最关心的茶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的个人看法。面对大家对茶的传承的担忧,吴老师说:“作为已经传承三代的制茶世家,我们家族对茶有很深的感情,不管未来怎样,我们这些制茶人一定会一直传承这门手艺的,对有意学习的年轻人我们也是很乐意传授的,这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

经过线上问卷调查、线下街头采访、走进中国茶叶博物馆、采访茶叶继承人,小队成员认为在让更多人了解茶文化、传承茶文化这个问题中,更重要的是高质量的宣传,比如要让茶文化走入大、中、小校园,让学生进行了解与认同,从而影响更多的人。当然除了对手艺的传承,还要有创新。如在茶的销售方面就可以采用当下最流行的电商渠道,这样更多的人会更方便购买,从而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影响力。当更多有益的新东西的注入会更有利于茶文化的传承。

 这次的暑期调研除了让队员们感受到茶的魅力之外,更是通过交流与体验收获很多感悟,解答了出发时的困惑也拓展出很多新角度的思考,如何合理发扬茶的价值,突破重重考验还需要大家持续地尝试与关注。

 

通讯员:张爽

摄影:蔡宇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