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当代民族文化的探寻 以数据看实际,探寻当代民族文化的发展现状-985棋牌娱乐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当代民族文化的探寻 以数据看实际,探寻当代民族文化的发展现状-985棋牌娱乐
当前位置: 985棋牌娱乐 >> 创新实践 >> 社会实践 >> 正文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当代民族文化的探寻 以数据看实际,探寻当代民族文化的发展现状

发布者: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发表时间]:2019-07-18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本着以调查为主,科普少数民族文化小知识为辅,我校食工院“当代民族文化的探寻”调研小组进行了线上会议,讨论了问卷相关问题的设置以及对查找到的民族文化小知识进行了筛选,最终用调查问卷网站进行了问卷的制作,其中加入了自制的小知识图片,每个问题上方都有一张关于民族知识的小图片,以期达到能让参与调查的人在填写问卷的同时也能获得一些有关民族文化的小知识。

问卷样式图

实践团队小组成员以线上调查为主,线下调查为辅,在qq、微信、微博三个平台进行了问卷的发放,并在线下也进行了以调查问卷为主的采访,共收集了215份有效调查问卷,填写问卷的人群所在地区有广西、湖北、江苏、广东、湖南等26个省份,各个年龄层均有包含,而所受到调查的民族有汉族、壮族、傣族、仫佬族、侗族等13个民族。

团队对线上调查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其情况报告如下:

对自己是少数民族身份的态度

身为少数民族的态度比例图

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兴趣:

 

 

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兴趣比例图

从上可知,在填写问卷的少数民族当中,34.45%能对自己是少数民族身份感到自豪,而52.10%表示没什么太大感觉,说明大多数人不是很看重自己的少数民族身份。同时在调研中发现57.67%的人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是略知一二,很熟悉的仅占20.47% ,说明人们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了解程度不高。

阻碍民族文化传承的因素:

阻碍民族文化传承的因素占比图

民族文化吸引之处:

民族文化吸引之处占比图

 

从上可知,绝大多数人认为民族文化中的饮食文化、民族风情、民族服饰、民族建筑能吸引人,仅有0.47%的人完全不感兴趣,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确存在其吸引人的地方。民众意识不强作为占比最多的阻碍民族文化传承的原因,反映了大多数人都认为民众意识是民族文化传承很重要的因素,民众意识不强严重阻碍了民族文化的传承。

 

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态度:

人们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态度统计图

从上可知,41.4%的人支持少数民族被汉化,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文化融合和团结,73.95%的人认为民族发展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效部分,表明现阶段民族汉化现象被大多数人接纳,而且人们更希望民族文化能适应社会发展,实现民族融合与团结。

 

对一个民族没有民族文化的看法:

对一个民族没有民族文化的看法比例图

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方法:

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方法比例图

从上可知,在一个没有民族文化的民族的看法这一题,选择失去了民族凝聚力和被社会逐渐淘汰占多数。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方法四个方面占比都很高。说明大多数人都明白民族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且认为可以通过国家、社会、学校、组织等方面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保护。

另外,团队也对当地居民进行了以调查问卷内容为主体的线下采访。

线下采访当地群众 唐灿灿

从采访中得知,当地居民对自己的民族感兴趣但不是很了解,了解的渠道只是通过长辈和身边的人。但饮食方面的文化最受当地人喜爱,多数人都能基本掌握特色美食的做法。

通过对线上线下调查的数据分析,团队得出以下结论:

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绝大多数人都不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对民族文化感兴趣但却不了解,可见人们对于民族文化的了解十分有限。且获取民族文化的途径也比较单一,一般都只是通过长辈和身边的人了解。在教育界,较少有学校会开设民族文化课程;对于电视媒体以及新兴的网络媒介,也很少有人会利用它们去学习民族文化;在社会上,一些活动的开展没有及时宣传到位……

民族文化发展呈逐渐被汉化的趋势。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少数民族被汉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关于少数民族被汉化的原因,目前看来有:(1)汉族具有民族文化的先进性和生活方式的优越性,且汉族的文化相对于少数民族文化而言更容易满足物质上的需求。(2)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少数民族的汉化,从根本上说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过程。(3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是社会进步、生活幸福、民族团结,因此汉化现象得到了多数人的理解与接纳。

团队认为,要想发展民族文化,首先要国家重视。民族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精髓,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对民族文化的宣传是民族文化发展受挫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政府应当承担义务,从国家层面重视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大力宣传民族文化,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氛围。

其次,学校作为传播文化的教育机构,理应在民族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民族文化的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在小学或中学开设民族文化班,或在大学举办有关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民族文化。

另外,对于民族文化,也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民族文化中有许多有益的、积极的内容,但也不可否认有些内容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理念,应予摒弃。

民族文化历经几千年来的风风雨雨,不但没有间断,反而不断丰富,对社会进步、地区发展、个人成长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是每个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也要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未来充满信心。

对于前期调查的开展,团队初步了解了当代人对民族文化的看法与态度,为接下来的调研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摄影:唐灿灿

网站地图